最近国外英国脱欧、国内南海主权问题,后期中国在WTO面临的问题,国内外经济严重动荡,针对这种情况,我公司金鸿新材,作为碳化硅陶瓷制品的领导者,也感觉到经济疲软的情况,在这里,我就目前情况,分析下碳化硅陶瓷制品行业以及碳化硅行业的目前状况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各行各业企业“倒闭”、“关停”、“破产”、“拖欠工资”、“业绩下滑”、“亏损”等消息动摇人心。碳化硅行业更是如此,由于国内产能过剩严重、下游碳化硅废料等市场需求疲软,很多企业要么没生意,要么靠低利润走量维持生存。
当然,除了外部碳化硅行业低迷的市场环境,内在的恶性竞争也在吞噬碳化硅行业的美好光景,昔日排队买货、供不应求的美好场景不复存在。为了维系客户、保证有生意可做,一些企业不惜以“保本”姿态卖货,加重了更多碳化硅厂家及碳化硅制品加工厂倒闭的风险。
“价格多低的生意都有人做!亲,一块砖五毛钱还包邮哦”,虽然说法夸张了点,但现在看来,比“倒闭潮”更可怕的是“低价竞争”、”毫无节制的低价竞争”。
在买卖市场里,买东西嘛,当然要挑便宜的买,可关键的问题却是,在客户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别的情况下,卖家无底线的经营,最终扰乱了市场,出现了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企业的错误现象。我公司金鸿新材从碳化硅制品原材料硅粉、碳化硅粉的采购、到后期为了质量稳定自己生产,虽然质量上去了,但是成本也就上去了,但是这些或许客户并不知道。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质量观,即使客户会因为价格高而选择其他公司,不过再经济这么差的情况下,我们的订单做不过来,反而能够说明,客户还是视质量第一,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公司能够先把产品做好,再去为客户服务,因为你努力的点点滴滴,客户是可以感觉到的。
饿死同行
比如在同一个地区,有100家同类型的碳化硅制品陶瓷加工厂家,而同一个地区里有100家需要碳化硅制品的订单,如果有一家厂用低价搞定了10家客户,那剩下的99家就只有90个机会了,接不到订单的就直接饿死。长此以往,碳化硅市场秩序被扰乱。
累死自己
众所周知,碳化硅制品加工厂家毛利率控制在20%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可实际上有些厂家为了有生意可做,毛利率5%也接,2%也接,甚至更低。接到单了,当然高兴,小作坊热火朝天日夜不停地赶着工期,营销部天天忙着发单,安排发货。
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你的日子真的好过吗?到年底一算账,除去工人工资、房租、水电费、市场推广费、物流费、环境治理费、网络费、电话费,再加上各类罚款,唉,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就剩下仨瓜两枣,还不如给别人打工赚的多,何苦呢?
有一句行话叫“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不是内行人永远不知道这行业这水有多深。近段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抱怨,低价竞争已经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秩序。“不管什么样的砖、什么样的材料,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不管下游的用户给出的价格有多低,总有人会接单。
据一位碳化硅老总介绍,“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价格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率,如果他们能做,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了。”长此以往,碳化硅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威胁,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一定会下降。
坑死下游客户
比如 碳化硅废料回收商以为占了个大便宜,殊不知最该哭的是自己。经常听到各种客户抱怨,生产一个月停窑半个月,不是“侧漏”就是“掉渣”,修呀补呀无穷无尽。殊不知原材料成本上涨严重,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你这么低的价格能买来什么样高质量的碳化硅制品呢?贪图便宜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这样的经营模式持续不了多久,而且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也丧失了从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等方面提升的能力,其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到头来会发现这是条死胡同。
其实,在价格战的博弈中,企业完全可以靠挖掘自身优势,获取更多利益。——靠产品说话,完胜价格战!
早期我们碳化硅行业人是凭着一股敢拼敢闯的劲发展到今天,但今后碳化硅行业的格局不再会建立在你有多少权势和金钱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新模式、新产品和创新的基础上,任何时候都要有前瞻性才有未来。山东金鸿在此呼吁同行,做好产品,我们才有出路。